简体中文  |  English

搜索
搜索
img
资讯分类

党务宣教

普及应急知识 提高应急能力——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举办应急知识学习和演练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9-15 14:1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为广泛宣传普及防火避险和自救知识,着力营造全社会“知应急、学应急、懂应急、会应急”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我馆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按照省、市、局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馆实际,2017年9月14日新乐遗址博物馆举办了“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的培训。   应急常识   ​1、火灾逃生与自救       ◆如果是住宅或公共场所的房屋内发生火灾,应想方设法迅速沿安全通道脱离火灾区域,同时要采用湿毛巾包住口、鼻,将身上穿的衣服用水泼湿,俯身向外冲,或者尽量低头向外爬行。千万不能盲目地躲藏,尤其不能躲在床下、桌下或壁橱里。在浓烟的侵袭下,应尽量压低身体,向燃烧物的相反方向,沿着墙壁摸索向前。在楼房着火以及楼梯被火和烟雾封闭时,应寻找没有着火的房间,将门窗关闭,用衣服等织物堵塞门缝,并不断用水泼洒,防止烟火侵入:如果大火已逼近房门,要打开窗户或到阳台上呼救,有条件的也可用床单、被褥等连接成绳索,牢固地系在窗框上或室内坚物本上,沿着绳索攀到安全地带,千万不要慌张跳楼。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切不要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要有“时间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逃生时要注意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防止和延缓烟雾向逃离的通道流窜。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或就地翻滚,将火扑灭,不要穿着着火的衣服跑动。不要乘电梯逃生,火灾发生后电梯容易因断电而卡住,电梯中也会因烟气涌入而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    2、燃气安全       ◆管道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通常称为燃气,它是一种易燃、易爆、易中毒的气体。当空气中含有管道煤气达3.8%~24.8%或空气中含有液化石油气达2%以上时,则为爆炸性混合气体,不仅遇到明火、电火花或其他激发能量会发生爆炸事故,引发火灾,而且燃气泄漏,还会发生中毒事故。燃气中一般会渗入少量硫化物,形成一种难闻的臭鸡蛋气味,一旦闻到这种气味,说明发生了燃气泄漏。        在燃气灶具周围,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在装有煤气管道、灶具或放置煤气罐的地方,不准搭床睡觉,煤炭炉与煤气灶不能在同一灶间使用。放置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地方要隔热,严禁用火烤、开水烫瓶提高气压,也不得靠近热源。使用燃气时,人不应离开灶具,防止风吹、汤沸等原因导致燃气火焰熄灭,造成燃气外泄。同一灶具禁止使用两种燃气。一旦发生煤气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送到空气新鲜处,并立即拨打120或110求助。有条件的应将中毒病人施以高压氧舱治疗。       使用燃气热水器沐浴,不能将其安装在浴室中,以防燃气泄漏及造成缺氧引起中毒。新安装或检修煤气管道、阀门后,在接头、阀门等处涂抹肥皂水或用煤气检漏仪检测煤气是否漏气,确保不泄漏煤气后方可使用。燃气火焰不宜太小,以免不完全燃烧产生C0或沸水造成火焰熄灭。厨房窗户应开启通风。    3、家庭触电预防        ◆居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品种繁多,预防触电事故显得极为重要。居家成员要普及用电安全知识,全面了解预防触电的各项措施。居家铺设暗线,须加绝缘套管,不准用单根软线或电线。电线破损、电线接头修补必须用绝缘胶布,不准用普通胶布。不准用湿手更换灯泡、灯管,不准用湿布、湿纸擦拭灯管、灯泡。保险丝的选择要安全匹配,禁止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洗衣机、空调、电冰箱、计算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要采用三孔插座,并要安装地线,配电箱要安装漏电保护器。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无法切断电源时,不能直接用手去拉救,要用木棍使人和带电体脱离。    4、食物中毒及预防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各种“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食物中毒发病的共同特点:发病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数人或数十人、数百人发病。中毒病人一般常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传染性。   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防止食品被有毒物质污染。选用新鲜食物,选购卫生检疫合格的肉类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过期食品。食品加工前,食品原材料要彻底清洗处理、烹饪,生熟食品要分开。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加工时要充分加热,烧熟煮透。熟肉类食品应快速降温后,低温贮存(放置在冰箱或冰库中),存放时间应尽量缩短。不吃发芽的土豆、鲜黄花菜或没有煮熟的四季豆,切勿采食自己不认识或未吃过的野蘑菇。食物中毒急救:   急救原则:快速、及时地设法使毒物排出体外或对症治疗解毒。       主要措施:一是催吐,对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以引起呕吐,也可取温水一碗,放食盐0.5~1汤匙、连饮数碗,饮后再刺激舌根部诱发呕吐,反复数次。二是洗胃,催吐后用温水反复洗胃。三是导泄,加速毒物从大便中排出,但严重腹泻者禁用。可于洗胃后灌人蓖麻油30~60毫升或硫酸镁20~30克(溶于1杯水中)服用。四是利尿,加速已吸收的毒物从小便中排出,可用车前草30克,水煎服用。经上述处理后中毒症状未见好转或逐渐加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5、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中暑是人在高温环境下(气温超过34℃就有可能发生中暑)发生的急性疾病。由于身体产热量不断增加,能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失调,引起过度蓄热,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从而发生中暑: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或有强烈辐射热也可能促使中暑发生,此外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体弱多病、过度疲劳等也易引起中暑。中暑大多有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心慌、口渴、多汗、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体温升高,血压下降,脉快而细,甚至出现昏迷或抽筋等症状:        预防中暑一般措施:不要在强烈阳光下暴晒。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衣着要轻薄透气。少量多次饮水或多吃些消暑清热的瓜果饮料、清淡盐水为好。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量不要过大。户外活动要戴宽边草帽或颈裹湿毛巾,随身带人丹、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中暑急救措施:首先应尽快将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躺下休息,解开衣裤。给饮含盐清凉饮料。用冷水擦身,头颈部、腋窝、股沟等处敷冷毛巾或放置冰袋,帮助身体散热、同时用风扇吹风。选服人丹、十滴水、麝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如出现昏迷等重症病人在急救的同时,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救治。将中暑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躺下休息。   6、地震防范(临震应急)        ◆对地震的主要监测手段有:测震、地磁、地电、地应力、地形变、重力、地下水动态及水文地球化学、电磁波、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等。       地震主要防范措施: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工程必须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精心施工。建设工程必须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及其不利地段。没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拆除。政府、企业、单位、部门应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遇震时要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迅速就地躲避。固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方,如跨度小的厨房、厕所、墙角、或桌子、床底等矮家具下。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上。绝对不可以使用打火机或蜡烛,因为空气中可能含有易燃易爆气体。在室外要注意躲避在开阔、安全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立交桥、高烟囱等;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避开山脚、陡峭的山坡、山崖等。迅速避开高大危险建筑物!不能顺着滚石方向跑!   7、雷电防范       ◆雷电极具破坏力,闪电的强度可高达500千伏。雷电以其热效应、机械效应、反击电压、雷电感应等方式产生破坏作用•从而造成人员伤亡、火灾、爆炸、建筑物、电气设备和各种设施损坏、电力千口通讯的中断。        防雷措施:建筑物、电力线路、电气设备、计算机及其网络微波通讯、卫星通讯等都应安装避雷设施。各类防雷设施都要定期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查。遇到雷雨天气,在室内要自我保护:关闭门窗、电视机、计算机、电风扇等电器设备开关不要靠近水管、暖气片、煤气管、避雷针引下线等建筑物内的裸露金属物,不要在电灯灯头下洗头,不要停留在屋(楼)顶上。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雷雨中行走,避雨时不要躲进孤独的小屋里或躲进独树下、电线杆、高压线旁。在雷雨天气不宜站在高坡上、不宜在湖中划船或游泳、不宜在旷野打带有金属尖顶的伞或扛有金属制品。

普及应急知识 提高应急能力——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举办应急知识学习和演练

【概要描述】为广泛宣传普及防火避险和自救知识,着力营造全社会“知应急、学应急、懂应急、会应急”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我馆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按照省、市、局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馆实际,2017年9月14日新乐遗址博物馆举办了“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的培训。

 

应急常识

 

​1、火灾逃生与自救

 

    ◆如果是住宅或公共场所的房屋内发生火灾,应想方设法迅速沿安全通道脱离火灾区域,同时要采用湿毛巾包住口、鼻,将身上穿的衣服用水泼湿,俯身向外冲,或者尽量低头向外爬行。千万不能盲目地躲藏,尤其不能躲在床下、桌下或壁橱里。在浓烟的侵袭下,应尽量压低身体,向燃烧物的相反方向,沿着墙壁摸索向前。在楼房着火以及楼梯被火和烟雾封闭时,应寻找没有着火的房间,将门窗关闭,用衣服等织物堵塞门缝,并不断用水泼洒,防止烟火侵入:如果大火已逼近房门,要打开窗户或到阳台上呼救,有条件的也可用床单、被褥等连接成绳索,牢固地系在窗框上或室内坚物本上,沿着绳索攀到安全地带,千万不要慌张跳楼。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切不要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要有“时间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逃生时要注意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防止和延缓烟雾向逃离的通道流窜。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或就地翻滚,将火扑灭,不要穿着着火的衣服跑动。不要乘电梯逃生,火灾发生后电梯容易因断电而卡住,电梯中也会因烟气涌入而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

 

 2、燃气安全

 

    ◆管道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通常称为燃气,它是一种易燃、易爆、易中毒的气体。当空气中含有管道煤气达3.8%~24.8%或空气中含有液化石油气达2%以上时,则为爆炸性混合气体,不仅遇到明火、电火花或其他激发能量会发生爆炸事故,引发火灾,而且燃气泄漏,还会发生中毒事故。燃气中一般会渗入少量硫化物,形成一种难闻的臭鸡蛋气味,一旦闻到这种气味,说明发生了燃气泄漏。

 

     在燃气灶具周围,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在装有煤气管道、灶具或放置煤气罐的地方,不准搭床睡觉,煤炭炉与煤气灶不能在同一灶间使用。放置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地方要隔热,严禁用火烤、开水烫瓶提高气压,也不得靠近热源。使用燃气时,人不应离开灶具,防止风吹、汤沸等原因导致燃气火焰熄灭,造成燃气外泄。同一灶具禁止使用两种燃气。一旦发生煤气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送到空气新鲜处,并立即拨打120或110求助。有条件的应将中毒病人施以高压氧舱治疗。

 

    使用燃气热水器沐浴,不能将其安装在浴室中,以防燃气泄漏及造成缺氧引起中毒。新安装或检修煤气管道、阀门后,在接头、阀门等处涂抹肥皂水或用煤气检漏仪检测煤气是否漏气,确保不泄漏煤气后方可使用。燃气火焰不宜太小,以免不完全燃烧产生C0或沸水造成火焰熄灭。厨房窗户应开启通风。

 

 3、家庭触电预防

 

     ◆居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品种繁多,预防触电事故显得极为重要。居家成员要普及用电安全知识,全面了解预防触电的各项措施。居家铺设暗线,须加绝缘套管,不准用单根软线或电线。电线破损、电线接头修补必须用绝缘胶布,不准用普通胶布。不准用湿手更换灯泡、灯管,不准用湿布、湿纸擦拭灯管、灯泡。保险丝的选择要安全匹配,禁止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洗衣机、空调、电冰箱、计算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要采用三孔插座,并要安装地线,配电箱要安装漏电保护器。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无法切断电源时,不能直接用手去拉救,要用木棍使人和带电体脱离。

 

 4、食物中毒及预防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各种“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食物中毒发病的共同特点:发病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数人或数十人、数百人发病。中毒病人一般常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传染性。

 

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防止食品被有毒物质污染。选用新鲜食物,选购卫生检疫合格的肉类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过期食品。食品加工前,食品原材料要彻底清洗处理、烹饪,生熟食品要分开。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加工时要充分加热,烧熟煮透。熟肉类食品应快速降温后,低温贮存(放置在冰箱或冰库中),存放时间应尽量缩短。不吃发芽的土豆、鲜黄花菜或没有煮熟的四季豆,切勿采食自己不认识或未吃过的野蘑菇。食物中毒急救:

 

急救原则:快速、及时地设法使毒物排出体外或对症治疗解毒。

 

    主要措施:一是催吐,对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以引起呕吐,也可取温水一碗,放食盐0.5~1汤匙、连饮数碗,饮后再刺激舌根部诱发呕吐,反复数次。二是洗胃,催吐后用温水反复洗胃。三是导泄,加速毒物从大便中排出,但严重腹泻者禁用。可于洗胃后灌人蓖麻油30~60毫升或硫酸镁20~30克(溶于1杯水中)服用。四是利尿,加速已吸收的毒物从小便中排出,可用车前草30克,水煎服用。经上述处理后中毒症状未见好转或逐渐加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5、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中暑是人在高温环境下(气温超过34℃就有可能发生中暑)发生的急性疾病。由于身体产热量不断增加,能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失调,引起过度蓄热,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从而发生中暑: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或有强烈辐射热也可能促使中暑发生,此外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体弱多病、过度疲劳等也易引起中暑。中暑大多有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心慌、口渴、多汗、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体温升高,血压下降,脉快而细,甚至出现昏迷或抽筋等症状:

 

     预防中暑一般措施:不要在强烈阳光下暴晒。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衣着要轻薄透气。少量多次饮水或多吃些消暑清热的瓜果饮料、清淡盐水为好。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量不要过大。户外活动要戴宽边草帽或颈裹湿毛巾,随身带人丹、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中暑急救措施:首先应尽快将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躺下休息,解开衣裤。给饮含盐清凉饮料。用冷水擦身,头颈部、腋窝、股沟等处敷冷毛巾或放置冰袋,帮助身体散热、同时用风扇吹风。选服人丹、十滴水、麝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如出现昏迷等重症病人在急救的同时,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救治。将中暑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躺下休息。

 

6、地震防范(临震应急)

 

     ◆对地震的主要监测手段有:测震、地磁、地电、地应力、地形变、重力、地下水动态及水文地球化学、电磁波、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等。

 

    地震主要防范措施: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工程必须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精心施工。建设工程必须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及其不利地段。没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拆除。政府、企业、单位、部门应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遇震时要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迅速就地躲避。固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方,如跨度小的厨房、厕所、墙角、或桌子、床底等矮家具下。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上。绝对不可以使用打火机或蜡烛,因为空气中可能含有易燃易爆气体。在室外要注意躲避在开阔、安全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立交桥、高烟囱等;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避开山脚、陡峭的山坡、山崖等。迅速避开高大危险建筑物!不能顺着滚石方向跑!

 

7、雷电防范

 

    ◆雷电极具破坏力,闪电的强度可高达500千伏。雷电以其热效应、机械效应、反击电压、雷电感应等方式产生破坏作用•从而造成人员伤亡、火灾、爆炸、建筑物、电气设备和各种设施损坏、电力千口通讯的中断。

 

     防雷措施:建筑物、电力线路、电气设备、计算机及其网络微波通讯、卫星通讯等都应安装避雷设施。各类防雷设施都要定期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查。遇到雷雨天气,在室内要自我保护:关闭门窗、电视机、计算机、电风扇等电器设备开关不要靠近水管、暖气片、煤气管、避雷针引下线等建筑物内的裸露金属物,不要在电灯灯头下洗头,不要停留在屋(楼)顶上。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雷雨中行走,避雨时不要躲进孤独的小屋里或躲进独树下、电线杆、高压线旁。在雷雨天气不宜站在高坡上、不宜在湖中划船或游泳、不宜在旷野打带有金属尖顶的伞或扛有金属制品。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9-15 14:17
  • 访问量:
详情

为广泛宣传普及防火避险和自救知识,着力营造全社会“知应急、学应急、懂应急、会应急”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我馆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按照省、市、局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馆实际,2017年9月14日新乐遗址博物馆举办了“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的培训。

 

应急常识

 

​1、火灾逃生与自救

 

    ◆如果是住宅或公共场所的房屋内发生火灾,应想方设法迅速沿安全通道脱离火灾区域,同时要采用湿毛巾包住口、鼻,将身上穿的衣服用水泼湿,俯身向外冲,或者尽量低头向外爬行。千万不能盲目地躲藏,尤其不能躲在床下、桌下或壁橱里。在浓烟的侵袭下,应尽量压低身体,向燃烧物的相反方向,沿着墙壁摸索向前。在楼房着火以及楼梯被火和烟雾封闭时,应寻找没有着火的房间,将门窗关闭,用衣服等织物堵塞门缝,并不断用水泼洒,防止烟火侵入:如果大火已逼近房门,要打开窗户或到阳台上呼救,有条件的也可用床单、被褥等连接成绳索,牢固地系在窗框上或室内坚物本上,沿着绳索攀到安全地带,千万不要慌张跳楼。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切不要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要有“时间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逃生时要注意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防止和延缓烟雾向逃离的通道流窜。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果身上衣服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或就地翻滚,将火扑灭,不要穿着着火的衣服跑动。不要乘电梯逃生,火灾发生后电梯容易因断电而卡住,电梯中也会因烟气涌入而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

 

 2、燃气安全

 

    ◆管道煤气和液化石油气通常称为燃气,它是一种易燃、易爆、易中毒的气体。当空气中含有管道煤气达3.8%~24.8%或空气中含有液化石油气达2%以上时,则为爆炸性混合气体,不仅遇到明火、电火花或其他激发能量会发生爆炸事故,引发火灾,而且燃气泄漏,还会发生中毒事故。燃气中一般会渗入少量硫化物,形成一种难闻的臭鸡蛋气味,一旦闻到这种气味,说明发生了燃气泄漏。

 

     在燃气灶具周围,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在装有煤气管道、灶具或放置煤气罐的地方,不准搭床睡觉,煤炭炉与煤气灶不能在同一灶间使用。放置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地方要隔热,严禁用火烤、开水烫瓶提高气压,也不得靠近热源。使用燃气时,人不应离开灶具,防止风吹、汤沸等原因导致燃气火焰熄灭,造成燃气外泄。同一灶具禁止使用两种燃气。一旦发生煤气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送到空气新鲜处,并立即拨打120或110求助。有条件的应将中毒病人施以高压氧舱治疗。

 

    使用燃气热水器沐浴,不能将其安装在浴室中,以防燃气泄漏及造成缺氧引起中毒。新安装或检修煤气管道、阀门后,在接头、阀门等处涂抹肥皂水或用煤气检漏仪检测煤气是否漏气,确保不泄漏煤气后方可使用。燃气火焰不宜太小,以免不完全燃烧产生C0或沸水造成火焰熄灭。厨房窗户应开启通风。

 

 3、家庭触电预防

 

     ◆居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品种繁多,预防触电事故显得极为重要。居家成员要普及用电安全知识,全面了解预防触电的各项措施。居家铺设暗线,须加绝缘套管,不准用单根软线或电线。电线破损、电线接头修补必须用绝缘胶布,不准用普通胶布。不准用湿手更换灯泡、灯管,不准用湿布、湿纸擦拭灯管、灯泡。保险丝的选择要安全匹配,禁止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洗衣机、空调、电冰箱、计算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要采用三孔插座,并要安装地线,配电箱要安装漏电保护器。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无法切断电源时,不能直接用手去拉救,要用木棍使人和带电体脱离。

 

 4、食物中毒及预防

 

◆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各种“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食物中毒发病的共同特点:发病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数人或数十人、数百人发病。中毒病人一般常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传染性。

 

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防止食品被有毒物质污染。选用新鲜食物,选购卫生检疫合格的肉类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过期食品。食品加工前,食品原材料要彻底清洗处理、烹饪,生熟食品要分开。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加工时要充分加热,烧熟煮透。熟肉类食品应快速降温后,低温贮存(放置在冰箱或冰库中),存放时间应尽量缩短。不吃发芽的土豆、鲜黄花菜或没有煮熟的四季豆,切勿采食自己不认识或未吃过的野蘑菇。食物中毒急救:

 

急救原则:快速、及时地设法使毒物排出体外或对症治疗解毒。

 

    主要措施:一是催吐,对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以引起呕吐,也可取温水一碗,放食盐0.5~1汤匙、连饮数碗,饮后再刺激舌根部诱发呕吐,反复数次。二是洗胃,催吐后用温水反复洗胃。三是导泄,加速毒物从大便中排出,但严重腹泻者禁用。可于洗胃后灌人蓖麻油30~60毫升或硫酸镁20~30克(溶于1杯水中)服用。四是利尿,加速已吸收的毒物从小便中排出,可用车前草30克,水煎服用。经上述处理后中毒症状未见好转或逐渐加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5、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中暑是人在高温环境下(气温超过34℃就有可能发生中暑)发生的急性疾病。由于身体产热量不断增加,能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失调,引起过度蓄热,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从而发生中暑: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或有强烈辐射热也可能促使中暑发生,此外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体弱多病、过度疲劳等也易引起中暑。中暑大多有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心慌、口渴、多汗、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体温升高,血压下降,脉快而细,甚至出现昏迷或抽筋等症状:

 

     预防中暑一般措施:不要在强烈阳光下暴晒。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衣着要轻薄透气。少量多次饮水或多吃些消暑清热的瓜果饮料、清淡盐水为好。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量不要过大。户外活动要戴宽边草帽或颈裹湿毛巾,随身带人丹、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中暑急救措施:首先应尽快将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躺下休息,解开衣裤。给饮含盐清凉饮料。用冷水擦身,头颈部、腋窝、股沟等处敷冷毛巾或放置冰袋,帮助身体散热、同时用风扇吹风。选服人丹、十滴水、麝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如出现昏迷等重症病人在急救的同时,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救治。将中暑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躺下休息。

 

6、地震防范(临震应急)

 

     ◆对地震的主要监测手段有:测震、地磁、地电、地应力、地形变、重力、地下水动态及水文地球化学、电磁波、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等。

 

    地震主要防范措施: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工程必须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精心施工。建设工程必须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及其不利地段。没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拆除。政府、企业、单位、部门应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遇震时要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迅速就地躲避。固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方,如跨度小的厨房、厕所、墙角、或桌子、床底等矮家具下。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和阳台上。绝对不可以使用打火机或蜡烛,因为空气中可能含有易燃易爆气体。在室外要注意躲避在开阔、安全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立交桥、高烟囱等;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避开山脚、陡峭的山坡、山崖等。迅速避开高大危险建筑物!不能顺着滚石方向跑!

 

7、雷电防范

 

    ◆雷电极具破坏力,闪电的强度可高达500千伏。雷电以其热效应、机械效应、反击电压、雷电感应等方式产生破坏作用•从而造成人员伤亡、火灾、爆炸、建筑物、电气设备和各种设施损坏、电力千口通讯的中断。

 

     防雷措施:建筑物、电力线路、电气设备、计算机及其网络微波通讯、卫星通讯等都应安装避雷设施。各类防雷设施都要定期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查。遇到雷雨天气,在室内要自我保护:关闭门窗、电视机、计算机、电风扇等电器设备开关不要靠近水管、暖气片、煤气管、避雷针引下线等建筑物内的裸露金属物,不要在电灯灯头下洗头,不要停留在屋(楼)顶上。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雷雨中行走,避雨时不要躲进孤独的小屋里或躲进独树下、电线杆、高压线旁。在雷雨天气不宜站在高坡上、不宜在湖中划船或游泳、不宜在旷野打带有金属尖顶的伞或扛有金属制品。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沈阳  辽ICP备14000240号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龙山路1号  邮编:110034  咨询电话:024-86117218
交通路线:136、138、232、294路公交车新乐遗址站下车西行100米  地铁二号线新乐遗址站C出站口西行100米